栏目导航
龙潭椪风茶文化研究 ─ 在地知识的传承
作者:江裕春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龙潭 椪风茶 茶小绿叶蝉 在地知识 
描述:的地勢環境外,當地茶農戒除農藥的依賴習慣,也是促成椪風茶具永續農業經營之意義所在。因此,本研究目的乃為探究龍潭地理環境及客家文化對椪風茶文化形塑的影響,並實地進行椪風茶製作的參與觀察,以翔實記錄茶農的農作經驗。研究發現農業政策及龍潭特殊的地理環境,是構築椪風茶文化的外在因素,而較深層的內在因素,主要係環扣於茶農與土地間的共生關係、在地知識、生產技術,甚至是地方政府所推展的椪風茶節慶活動。
龙潭寺客家话语音研究
作者:王庆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龙潭寺 客家话 成都话 语音 影响 方言岛 
描述:韵母56个,声调6个。从历时的角度着眼,将龙潭寺客家话与《广韵》比较,得出龙潭寺客家话语音的古今演变规律,其中声母规律12条,韵母规律16条,声调规律5条。从共时的角度着眼,将龙潭寺客家话与川外的客家话、成都话比较,发现在声母、韵母、声调诸方面既有来自源头客家话的诸多语音特点,也有在成都话影响下产生的语音特点。在川外的客家人聚居区中,与龙潭寺的语音特点一致性最强的是粤东的五华和兴宁。 笔者认为,龙潭寺客家话的语音特点主要与粤东的五华、兴宁两地的客家话接近,另外融进了一些闽西客家、赣南老客的特点,是一个“融合型”的客家话;龙潭寺客家话受成都话影响发生语音变化大致可分为两类:“突变型”和“渐变型”;从音节结构来看,声母受影响最大,韵母次之,声调稍小;龙潭寺客家人的祖先主要来自粤东五华、兴宁等地;方言岛形成需要四个条件:1、较封闭、稳定的社群。2、较强的群体意识。3、语言习惯。4、有较大的方言差异。
龙潭乡客家生态旅游之策略分析
作者:陈治玮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策略分析 龙潭乡 龙潭 客家 生态旅游 
描述:息濃厚。同時盤點龍潭鄉境內生態旅遊資源,找尋適合發展生態旅遊的地點與方式並以策略分析結合生態旅遊,並歸納出永續客家生態旅遊的發展互動模式。最後依環境、文化、政治、經濟以及社會五個面向探討生龍潭鄉客家生態旅遊發展策略,藉由研究結論與建議,做為日後生態旅遊發展策略之參考。
龙川方言的南北比较研究
作者:侯小英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龙川方言 差异 比较 
描述:bsp;  本文重点调查了龙川佗城和上坪两镇的口音,同时简要调查了老隆、通衢、鹤市、四都、车田、铁场、龙母、岩镇、麻布岗、细坳十镇口音,以佗城、上坪为代表,兼及其他各镇,从语音和词汇的描写、比较入手,分析龙川客家话的内部异同,并在内部比较的基础上,扩大到与邻近方言的外部比较,对龙川方言面貌作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考察。    根据所调查的十二镇口音的异同,可将龙川方言大致划分为南片和北片。佗城、老隆、通衢、鹤市和四都等南部镇口音较相近,为南片;上坪、麻布岗、细坳、岩镇等北部镇口音差别不大,为北片;铁场虽然处于南部,但它的口音却和佗城等南部镇相差较远,而与相邻的五华基本一致,总的来说更接近北片口音;车田和龙母则表现出一定的南北镇过渡口音的性质。其中,北片口音与兴梅等地区的客家口音表现出较大的一致性,而南片口音,跟河源有很多的相同之处,跟增城、惠州等也有不少共同点。这种类型的客家话语音、词汇特点,有不少是跟粤语共有而跟梅县等多数客家话不同的,但我们却很难简单地认为这些特点都是受粤语影响的结果,只有在进行更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后,才能得出客观的结论。
龙川客家方言时间副词研究
作者:刘立恒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龙川 客家方言 时间副词 
描述:点考察了时间副词“正、先”;最后论文考察了龙川方言时间副词做状语时的句法位置。全文除了引言外,分“龙川方言时间副词的考察和分类”、“龙川方言时间副词的表达功用”、“龙川方言时间副词作状语位置的全方位考察”等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分四节,第一节介绍了龙川县人文地理概况,重点介绍了南部老隆镇、中部车田镇、北部麻布岗镇的人文地理概况;第二节简单回顾了现代汉语和客家方言的时间副词研究,说明系统描写分析客家方言时间副词的重要性;第三节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对象,说明了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第四节介绍了论文的语料来源及文中将会出现的特殊符号。 第一章“龙川方言时问副词的考察和分类”是本文的基础,严格判断时间副词的标准,从共时的角度,论文对龙川方言时间副词进行了定性、定量的穷尽性调查研究,确定了在龙川方言中时间副...
龙川县客家话的[K-VP]问句——兼论粤赣地区该句型的分布
作者:邓丽君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龙川县 客家话 句法 语用描写 汉语方言 方言语法 
描述:进行句法和语用的全面描写,并在考察移民史和古代行政区划的基础上探讨其来源,以期引起人们对客家话这一语言事实的进一步关注与研究。 我们首先在整理前人研究成果和查阅地方史志的基础上考察了[K-VP]问句在赣闽粤三省中的分布。总体上看,这种分布呈现出“南北纵向”的态势:自北往南不连续地波及赣东北、赣中、赣南、粤东北、粤东以及闽南地区。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赣南和粤东北,出现了一个广阔的[K-VP]分布区。就[K-VP]的具体形式而言,大致可以归并为“可VP”、“暗VP”、“阿VP”、“敢VP”、“莫VP”等几类。 位于粤东北的龙川县是一个纯客县,也是一个比较纯粹的[K-VP]型方言区,即没有[VP-neg-VP]型问句与之共存,所以对龙川话里这一问句形式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意义。我们将龙川(登云)话中的[K-VP]分成“阿VP”和“阿是VP”两种类型,从句法和语用的角度对它们进行了全面的描写与比较;同时我们还比较了龙川话[K-VP]、是非问与普通话[VP-neg-VP]、是非问在语用功能上的异同,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一个对应关系图。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对龙川话[K-VP]问句的描写是列举性而非穷尽性的,随着考察与分析的深入,肯定还会发现更多的语言现象。 鉴于[K-VP]问句在汉语方言中的分布更多的是语言特征“扩散”的结果,而非同系属方言“演变”的结果,我们将从方言地理学的角度来探讨粤赣地区这一问句形式的来源。在考察移民史和古代行政区划的基础上,我们推测,“可VP”有可能是北方汉人南迁时从苏皖地区带来的。至于“暗VP”,主要有两种推测:一,来自苏皖地区,就像“可VP”一样;二、源于本土,也就是说,早在客家先民入粤以前古龙川县就已经广泛使用这种问句了,客家人是在入粤以后才受影响采用了这种问句形式。第二种推测的可能性显得更大一些。 在客方言区里,[K-VP]问句的分布只限在赣南、粤东北地区,而包括梅州在内的广大客话区所采用的却是[VP-neg-VP]问句,后者才是客家话主要的反复问句类型。通过对客家话[K-VP]问句的全面考察,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客家话的内部差异,为方言语法的类型学比较提供更多的例证。
龙岩市休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梁添勇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龙岩市 休闲农业 对策研究 
描述:休闲农业发展的优势和机会,并通过对四个不同类型成功案例分析,提出龙岩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突出“访古田圣地、览客家土楼、游冠豸山水”三大主题,加快形成“3916”(三大主题景区、九条精品线路、十六个特色景点)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提出了发挥特色科学规划、打造精品创建品牌、加强建设完善配套、政策扶持服务到位、加强合作内引外联、大力推介开拓市场、培育人才提升管理等七条主要对策。
龙南客家围屋旅游资源及其深度开发研究
作者:陈茂珍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龙南 客家围屋 旅游资源 深度开发 
描述:屋旅游资源,创新围屋旅游产品和管理制度,是围屋旅游产品“复活”的必经之路。本论文设三个章节重点进行探讨。第一章为绪论:介绍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学术史回顾。第二章为龙南客家围屋旅游资源概述:龙南客家围屋的形成与旅游资源特色;龙南客家围屋旅游开发的现状;龙南客家围屋旅游开发现存的问题。第三章为龙南客家围屋深度旅游开发的对策。
龙南关西新围的建筑设计研究
作者:刘琛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关西新围 建筑空间 建筑装饰 设计观念 艺术研究 
描述:究采用的是文献法、田野调查法、建筑测绘法等研究方法,采集了完整的平面资料和立体资料,并结合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的相关方法,对关西新围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文章从赣南客家方围的文脉传承、建筑的空间特征及其功能、建筑的装饰装修、关西新围的设计意识、设计思想、文化意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和讨论。第一部分主要研究赣南客家方围是怎么来的,通过分析研究,得出汉代坞堡是赣南客家方围的原型这一结论。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这一章主要是对关西新围建筑空间的研究,得出关西新围空间划分合理,空间功能种类齐全,对空间做到了充分利用,在对空间的规划中既有崇先敬祖的文化因子存在,又充斥着尊卑有序的等级观念等思想意识。第三部分也是文章的重点。这一章主要是对关西新围的装饰进行研究,通过对建筑单体和建筑小品的研究,从中得出关西新围在装饰中的审美取向是材精、工巧,既要祈祥纳福还要讲究面子和排场。祠堂是主要的装饰空间,充分发挥着现实存在的物质中轴线地位和凝聚宗族精神的中心地位。第四部分是由物见人,通过以上三章的研究得出在关西新围设计中的一些设计理念和设计意识,主要是功利的趋吉避凶的风水观、超前的生态观,以及追求权利的心理观。第五部分是对关西新围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得出关西新围具有一定的建筑成就,是民间建筑中的阳春白雪,但其地位不能被过分夸大,以及对传统建筑的非本质复制会造成建筑光晕的消失等观点。
黑衣墨镜下的原生情感与认同抉择:论罗大佑的专业认同与国族/
作者:黄美池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罗大佑 专业认同 国族/族群认同 生命史 
描述:個道道地地的本省人,為什麼會如此堅定地建立起個人對於中國國族主義的認同?他的認同發展是如何形成的?在不同階段的發展過程中,其專業認同以及國族/族群認同的形成基礎是什麼,影響其認同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本研究將羅大佑的生命史分成四個階段分析:(1)童年與青少年時期(1954-1971)、(2)音樂初放光芒時期(1972-1985)、(3)音樂專業時期(1986-1999)、(4)音樂政治時期(2000-2009)。就專業認同的部分而言,羅大佑在音樂初放光芒時期受困在醫學與音樂的掙扎中,面臨人生道路的重要選擇。這樣的不確定感,終於在音樂專業時期有了決定性的突破,羅大佑在這個時期捨棄醫師專業身分,堅定地擁抱音樂工作,完成他的音樂專業認同,展開他做為一個作曲家的身分認同,並於音樂政治時期朝向舞台音樂劇的作曲家邁進。 至於羅大佑各階段的國族認同狀態,不論是童年與青少年時期(1954-1971)的「國民黨版的中國認同」、或是音樂初放光芒時期(1972-1985)的「反國民黨威權體制的中國認同」、音樂專業時期(1986-1999)的「文化中國版的中國認同」、以及音樂政治時期(2000-2009)「反台獨的中國認同」,雖然沒有出現轉折性的改變,他的中國認同始終如一,但是因為各階段用以對照「我群」的「他群」是有所不同的,也因此形成羅大佑各階段「中國認同」強度上的差異,呈現了 「我群」之所以彰顯,其實是源於「他群」所刺激的實例證明。羅大佑的國族認同觀在台灣統獨爭議及國族認同分歧的架構脈絡下,反應了台灣中國國族主義之國族認同型態及價值。而他的族群認同發展狀態,雖然身為客家人與福佬人的綜合體,童年與青少年時期以及音樂初放光芒時期抱持著內在客家、外在福佬的雙重認同,但是為了抵抗福佬強勢的「台灣民族主義」,逐漸以「我是客家人」的宣稱,將自己的族群認同與中國國族認同相互結合,並在音樂政治時期形成了自然平實的客家族群身分認同。